晓晖国际律师事务所
2006-5-4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的最大的国家,拥有十三亿人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生产力蓬勃发展。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拥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巨大的经济实力,涌流出无穷无尽的财富,微软的电脑软件和波音的喷气飞机风行全球。中美两国的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应该发挥各自的经济优势,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两国及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建设一个天下太平的和谐世界。
一. 两国元首2006年4月白宫会谈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推动
春暖花开,桃红柳绿,万象更新。2006年4月20日上午9时30分,美国白宫以礼炮21响的最高礼遇,欢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到访。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南草坪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两国元首分别致辞,美国总统在欢迎词中说:“中美两国是被大洋分隔,但又由全球经济连接起来的国家。” 他提议两国在共同关心的诸多问题上展开更广泛的合作。中国国家主席在答词中说:中美两国的合作应为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更大的利益。两国的合作包括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成为了这次元首交流的主题词。据媒体的报导,两国领导人虽承认双方仍然存在分歧,并将通过对话妥善处理分歧之外,主要都在谈合作,他们在公开场合36次提到“合作” 这个词。
中美两国虽远隔重洋,但从地球村的全局来看,仍然是利益相关、唇齿相依的。为了正确处理好中美关系问题,两国都做了很大的努力。美国方面,从2005年下半年以来,曾派出财政、商务、金融、外交、国防等多位部长级的高官连续访问中国,进行调查研究,对中美关系的现状、前景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进行考察、评估和发展预测,最后由对美国决策有重要作用的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 发表了结论性的意见,即中国应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responsible stakeholder)”。 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承认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政治大国的地位和作用,美国需要中国在多方面给予合作,以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因此,中美关系成为了相互利益攸关的关系。中国方面,在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前夕,派出了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首、有200多名中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的庞大的采购团,在美国13个州进行了大规模的采购活动。这是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中国组织的最大的采购团,成百亿美元的下定单,仅波音飞机就下了80架的定单。这说明中国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以自己的行动来减缓美国某些人士对美中贸易逆差攀升的担心,这对由此而引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上涨的减磅,很有好处,证明了中国改善中美关系,加强中美经贸合作的诚意。
两国元首这次重要会晤,就双方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问题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并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中方表明,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是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力量,也将给中美合作带来更大空间,给中美关系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中美双方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应该是建设性的合作者。中国决定从过去25年的出口导向经济,转变为消费导向经济,这将是美国更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契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美国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同时希望美国在放宽对华出口限制、减少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等方面采取积极行动。美方赞同中方的看法,布什总统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和平、繁荣的中国。中美合作领域日益宽广,对世界和平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关键伙伴。护大自由公平的中美贸易符合中美人民的共同利益。双方一致同意,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对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这次元首会谈,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为建立坦诚的合作关系取得了建设性的进展,它必将成为中美经济贸易关系大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 中美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历史演变及互补性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美国自独立战争建立现代国家以来,一贯重视对外交流,建国之初,1784年8月2 8日,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 从波士顿首航广州,开了中美两国的直接商贸关系的先河。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年即1946年,中美贸易额达4.2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外贸的百分之五十三。但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列强的压迫与掠夺很重,中美贸易和中国与其他列强的贸易一样,也是极不平等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本着独立自主、友好通商的原则,中国继续与美国做生意,1950年中美贸易额仍达2.38亿美元。但是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的政策,两国的贸易交往完全中断。
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应邀访华,与毛泽东主席历史性的会见、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了友好会谈,发表了著名的“中美上海公报”,宣告了中美中断了22年的经贸隔绝时期的永远结束。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两国开始为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做准备,这就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恢复与发展铺开了宽广的道路。
此后的30多年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贸易关系经历了恢复、快速发展和高速发展三个历史时期。
1972~1978年为中美贸易恢复期。“中美上海公报” 强调指出:“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另一个可以带来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他们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不过,由于中美贸易中断了22年,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使这一时期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仍是有限的。1972年中美贸易总额为1288万美元,其中对美出口957万美元,主要是纺织品、原油和土畜产品,自美进口331万美元,主要是粮食、棉花、钢材、仪器和机械设备。经过七年的努力,到1978年中美贸易总额增长到9.92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2.71亿美元,自美进口7.21亿美元。进出口产品与1972年的构成基本相同,不过中国由贸易顺差变成了贸易逆差,但由于两国贸易总额还不足10亿美元,绝对值很小,没有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1979~1991年为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期。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进一步敞开了道路。随着两国签订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的实施(1980),两国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虽然两国海关统计由于方法有异,数据不完全一样,但这一时期两国经贸关系急剧增长,迅速扩大,却是一致的结论。这里我们以中国海关的数据来说明问题。1979年中美贸易总额为24.51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5.95亿美元,自美进口1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近1.5倍。到1991年,中美贸易总额扩大到142.02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61.94亿美元,自美进口80.08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五点八(15.8%)。中国出口的产品除恢复期的各类产品以外扩大到了食品、轻工、医药、化工、机械设备,中国进口的产品增加了飞机、化肥、木材、纸张、纸浆等。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虽然都有大步增长,但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另外,这一时期的后期,从1989年开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使两国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但贸易关系并未中断。
1992至今为中美贸易加速发展期。1992年以来中国市场经济进入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发展阶段,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得中美经济贸易关系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1992年中美贸易总额达174.90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85.90亿美元,自美进口89.00亿美元,进出口额基本平衡。1993年开始中国对美出口额迅速增长,开始出现了贸易顺差。到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发展到2116.26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1629.00亿美元,自美进口487.26亿美元。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增加到钢铁、矿产品、机电设备、橡胶及其制品、木制品、交通工具等,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扩到航空与航天器及运载工具、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办公机器、通讯设备、矿砂、无机化学品和金属化合物、矿物原料、杂项化学品、非铁路交通工具、铝及其制品、玻璃及其制品、化学纤维短丝、谷物、大豆、棉花等。贸易总额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一(21.1%),大大高于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除1992年美国略有贸易顺差外,其余年度都是中国取得贸易顺差,而且数额越来越大,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已达1141.34亿美元。虽然贸易不平衡是常见现象,中美自上海公报以来生意做了34年,美国顺差19年,中国顺差15年,各有千秋。但现在的进出额已出现了巨大的差距,产生了很大的不平衡,我们应该努力在发展中来求得平衡。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平衡也是一种商机,有大量生意可做。前述中国主动派出大型采购团来美采购正是追求贸易平衡的表现。
从1972年以来中美贸易发展的整个历程可以看出,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有很大的依存度和互补性,这种互补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互补,互通有无。相互拿出自己的优势产品来交换,从国际互市中获取财富。
(2) 资金互补,交叉投资。或异地设立公司、厂矿,或跨国收购兼并,重组生产,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3) 技术互补,取长补短。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许可证协议有偿转让先进的技术成果,你追我赶,共攀科技高峰,造福人类。
(4) 人力资源互补,人才流动。让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师、技工跨国流动,到最需要他的岗位上去发挥作用,做到人尽其才。
三. 中美企业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和热点问题
中美企业有着共同的追求,这就是开拓市场,做好生意,实现资本的增殖,把生意越做越大,造福于社会。
中国和美国都是国际公认的大市场,商路宽广,资源丰富,人才济济,商机无限。
胡锦涛主席此次访美的第一站就在美国的大企业——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波音、微软落脚,足见中美企业经贸合作的重大意义。中美企业之间经贸合作的必要性,连两国的普通老百姓都能从自身的体验中深刻地感触到。波音公司的一个搬运工人说得非常真切, 他讲:公司现在生意不错,和9/11后那段萧条的日子大不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今后五年,中国每年至少将需要100架新飞机,而中国一直在购买波音飞机。他强调说:“这么多订单让我们兴奋,订单多意味着活儿多,活儿多意味着工作更有保障。” 据他说,这些订单让他忙个不停,每周最多工作60个小时,也使他的年薪达到了5.2万至6万美元。这意味着他有更多的钱可花:带家人看电影,下馆子,滑雪度假,也有更多钱投资女儿的教育。“我打算给女儿报名上课外班,比如陶艺课——随便哪种爱好都行,” 他说。这位波音普通员工的一席话,不是深刻地说明了经贸合作则两利,经贸交流则互惠,经贸携手则共兴的道理吗?!微软也是一样,现在中国的电脑微机上差不多都是用的微软的操作系统,连微软的研究院,由于中国人才多成本底也设在了中国。对于中美两国企业来说,相互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起来,产品有了销售市场,资本有了投放的场所,技术有了受法律保护的推广空间,人才有了发挥其能量的天地,就业有了工作岗位的保障,这不是充分凸显出两国企业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两国企业间进行经贸合作要注重商机。商机就是市场的客观需要。我们要善于发掘善于把握。这就需要认真地做市场调查研究和考察,把自己市场需要的产品买进来,把对方市场需要的产品卖出去。两国都是大市场,市场容量很大,热点很多,而且不断在发展变化。精明务实的企业家要有本领把握住市场的热点。
一般来讲,中美经贸市场的主要热点如下:
(1) 货物贸易。中美两国产业的发展情况不同,都有自己的优势产品和劣势产品,各自把优势产品输送出去与人家的优势产品相交换,节约了社会的劳动成本,提高了交换产品的价值,无疑是互利的。现在中美贸易出现了不平衡,引起了双方的关注。因此作为商家,不仅要在开拓对方市场中找商机,而且也要在挖掘自己市场中找商机,把本国市场需要的产品引进来。
(2) 服务贸易。两国的服务贸易的基础厚薄不同,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2001年美国私人部门GDP产出88000亿美元,其中服务业的产出达71000亿美元,服务业所占比重高达百分之八十一;中国200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只有百分之四十,比美国低了一半。因此这一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是两国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热点。
(3) 技术贸易。虽然两国现在都重视发展高科技,建设创新型国家,但毕竟基.础有很大的不同,技术水平的普遍差距大约在10到20年左右。在遵守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前提下,两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说是商机无限。
(4) 跨国收购。就国际投资领域来讲,跨国收购兼并,重组生产能力,正方兴未艾。不仅美国企业有收购兼并的雄厚财力,中国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三十年的打拼,也具有了跨国收购的实力,如中国联想之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就中美两国来说,这种跨国收购不仅在大企业间可以进行,而且在中小企业间也可以进行。这在今后肯定会成为两国经贸关系中的一个新热点。
(5) 把生产、销售、服务的分支企业办到对方国家去。美国企业到中国去进行直接投资的事例已不胜枚举,中国企业到美国直接投资的虽然不多,但也已经起步,如海尔公司在美国早已投资设厂,就地生产家用电器。厦华公司也在西雅图设立了分支公司,生产平板电视和电脑显示器。不过起步仅仅是起步,目前中国大陆公司在美国设立的生产点毕竟还很少。华盛顿州对华关系委员会主任约瑟夫·博里奇说:中国大陆公司在西雅图的投资“几乎等于零”。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发展领域,也会逐渐形成热点。
由上述可见,中美两国进行经贸合作不仅很有必要,而且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很多的热点领域,我们要努力地去把握它。
四. 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要由法律护航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法治时代,社会各方面的事务都要依法进行。国际经贸关系是一种很复杂的业务关系,更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规范。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涉及的法律制度很多,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处处以法律规范去支配自己或企业的行为,才能把事情办好。否则,离开法律制度去蛮干,不仅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而且,可能构成违约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
下面是一个有典型意义的案例:
美国A公司设在中国上海的办事处的负责人接受其所在公司的授权,与中国浙江省的B公司签订了一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A公司卖给B公司化工原料10000吨,信用证付款,整批装运。后A公司要求改为分两批装运,每批5000吨,B公司表示同意,并修改了信用证。A公司发来了第一批5000吨货,并结汇。因为该货物国际市场价格上涨,A公司不发来第二批货物,并要求不再履行这5000吨的交货责任。B公司予以拒绝,并告知:这一万吨货物,在与A公司签订合同以后,它又卖给了下家C公司,并按中国法律收取了C公司的定金。如果A公司不履行后一半合同,它将对C公司构成违约,不仅要双倍返还定金,而且要赔偿C公司的损失。所以督促A公司立即履行再交5000吨货的义务。A公司未予理睬。B公司只得提起国际商事仲裁。经过审理,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裁决A公司承担不交第二批货物的违约责任,赔偿B公司的损失,包括C公司向其索赔的损失和B公司自身的费用、利润损失等。
货物价格的涨落是可以预知的商业风险,应该由合同一方当事人承担,卖方不能因货物价格上涨,就不履行合同,把损失转嫁给对方。合同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违约,都会产生法律责任,必须严肃对待。
中美企业之间的经贸合作涉及法律很多,主要的是由下列法律护航:
(1) 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如WTO协定、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
(2) 区域贸易体制的法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等。
(3) 双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如中美贸易协定、中美投资保险协议等。
(4) 各自的国内法规。中国方面有对外贸易法、进出口管理和海关制度、合资、合作、外贸企业法等;美国方面有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1974年对外贸易法、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特别是其中的“普通301条款”,它连同专门针对实施不公平贸易重点国家的“超级301条款” 和专门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特殊301条款” ,构成了美国处理对外贸易关系的威慑性很强的制度。
(5) 国际私法制度。两国之间进行贸易与投资,除了受多边、双边体制的法律调整以外,很多关系都要受各自的国内法的管理、调整,而两国的国内法的规定又有很大的不同,这就会产生两国民商事法律的抵触或冲突。就一项共同的具体法律关系来说,与两国的法律都有联系,究竟以哪一国的法律作为标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法律问题。国际上的惯例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国际私法去选择一种法律做准据法。所以国际私法也是中美经贸合作护航的法律制度的一部分。
五. 做中美经贸合作的桥梁
随着中美经贸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正在计划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公司也开始尝试在美国投资经商,它们都需要与之配套的法律服务。晓晖律师事务所将充分发挥其所长,为中美公司及其产品顺利进入对方市场架起一座桥梁。晓晖国际律师事务所是一家综合性的律师事务所,其擅长的法律业务是策划设立公司,审阅商业合同,海关退税,进出口买卖纠纷,反倾销,FDA认证,证券上市,公司重组,商标专利的申请和侵权争议的解决,跨国投资纠纷,商务及职业移民等。
以上仅是律师的一般法律知识介绍,并非对个案的法律意见。晓晖律师毕业于全美排名前五的纽约大学法学院,并具有在美英中三国TOP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多年执业经验,其擅长的法律业务是策划设立公司,审阅商业合同,美国商务移民,职业移民和亲属移民,证券上市,公司重组,进出口买卖纠纷,反倾销,FDA认证,商标专利的申请和侵权争议的解决,跨国投资纠纷等等。您若有具体法律问题,请联系晓晖国际律师事务所。Tel: (301) 838-8986, Email: syu@yulegal.com(版权所有,违者必究,若要转载,请注明作者)
|